自古以來,人們就把璞玉當成無價之寶,對其非常珍視。明代科學家宋應星在《天工開物》中曾有記載“凡璞藏玉,其價無幾。璞中之玉,有縱橫尺于無瑕玷者,古帝王取以為璽,所謂連城之璧,也不易得。起縱橫五六寸無瑕者,治以為杯,此已當之重寶也?!?0世紀初,謝彬考察新疆后,曾有這樣的記載“有皮者價尤高。皮有灑金、秋梨、雞血等名,蓋玉之帶璞者,一物往往數百金,采者不曰得玉,而曰得寶”??梢?,璞玉在現代依然是非常珍貴的
璞玉的外皮,玉石商務禮品廠家按其成份和產狀等特征,可分為色皮,糖皮,石皮三類。
(一)色皮:和田籽玉外表分布的一層玉皮有各種顏色。玉石界以各種顏色而命名,如黑皮子、鹿皮子等等。從皮色可以看出子玉的質量,如黑皮子、鹿皮子等,多為上等白玉好料。同種質量的子玉,如帶有秋梨等皮色,價值更高。玉皮的厚度很薄,一般小于1毫米。色皮的形態各種各樣,有的成云朵狀,有的為脈狀,有的成散點狀。色皮的形成,是由于和田玉中的氧化亞鐵在氧化條件下轉變成三氧化二鐵所致,所以它是次生的。有經驗的拾玉者,到中下游去找帶色皮的子玉;而往上游,找到色皮子玉的機會就很少。此外,在原生玉礦體的裂縫附近也能偶爾發現帶皮的山料,這也是由于次生氧化形成的。
(二)糖皮:指和田玉山料外表分布的一層黃褐及醬色玉皮,因顏色似紅糖色,故把有糖皮玉石稱為糖玉。糖玉的糖皮厚度較大,從幾厘米到20--30厘米,常將白玉或青玉包圍起來,呈過渡關系,糖玉產于礦體裂隙附近。糖玉是氧化環境的產物,系和田玉形成后,由殘余巖漿水沿和田玉礦體裂隙滲透,使氧化亞鐵轉化為三氧化二鐵的結果,糖皮即為氧化鐵染的結果。
(三)石皮:指和田玉山料外表包圍的圍巖。圍巖一種是透閃石化白云大理石巖,再開采時同玉一起開采出來,附于玉的表面,這種石包玉的石與玉界限清楚,可以分離。當他經流水或冰川的長期沖刷和搬運后,石與玉則分離。圍巖另一種是透閃石巖。如和田玉再形成過程中交代了粗晶狀的透閃石,由于交代不徹 底,在玉的表面常附有粗晶透閃石,這種石皮與玉界限過渡。叫陰陽面,陰面是指玉外表的這種石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