與瓷器相比,很久以來玉器在西方都沒有引起足夠的注意。事實上,直到1715年東印度公司在廣東設立口岸以前,歐洲人一直以為瓷器以及其他精美的藝術品都來自印度。早期,玉作為一種礦物,進入人們的大腦,并且始終與其他的礦石沒有區別。1756年的歐洲字典將玉定義為一種墨綠玉(jasper)玉石定制禮品。
從文獻考察,早期把中國玉石定制禮品帶入歐洲的是大旅行家馬可波羅。他在游記中寫道:“在新疆的河流中,出產一種特殊的墨綠玉,商人將這些墨綠色的玉運到庫車或吐魯番玉賺錢?!绷硪粋€旅行家Father Alvarez Semedo在中國旅行之后,在1655年出版的游記中寫道:“新疆出產玉,淡白色的質地較差,綠色的較好,價格昂貴,可用作宮廷頭飾及玉帶?!?735年,約翰巴羅(John Barrow)編寫的繪畫與藝術字典將玉單獨列出一個條目,定義為“玉是綠色的石頭,硬度超過瑪瑙、墨綠色玉,只有金剛砂才能切割”。這是玉在歐洲準確地定義,盡管在以后的很長時間里,玉石定制禮品還是被混在其他礦石里。
以上文獻記載顯示,雖然作為一種礦石,玉經常被旅行者提及,但是玉石定制禮品的雕琢卻從沒有人設計。早記載中國玉石定制禮品雕刻的是一位英國駐中國大使—馬卡蒂尼爵士(Lord Macartney)。他于1792—1794年駐中國期間,在記載乾隆皇帝贈給英王喬治三世的一件禮物時寫道:“皇帝送給陛下的第.一件禮物時一件玉如意,長12英寸。中國人非常喜愛如意,它代表和平與吉祥?!边@件玉如意后來出現在1822年詹姆士克里斯蒂(James Christie)編寫的拍賣圖錄中。
1840年第.一次鴉片戰爭以后,英國人獲得了玉器雕刻的第.一手資料。羅伯特佛辰(Robert Fortune)在1846年出版的《中國:茶葉的國度》一書中寫道:“在南京,中國人非常崇拜玉器。那里有玉器制作的作坊和買賣玉器的店鋪?!?/p>
1851年,萬國博覽會在倫敦的海德公園拉開帷幕。博覽會上來自異國的各種新奇物品吸引著眾人的目光,玉器也在其中。參展的玉器包括蓋杯、蓋碗和花瓶。一位參觀者寫道:“萬國博覽會上中國區的藝術是沒什么能與玉雕花瓶媲美,它那純凈的質地、優美的造型、雅致的紋飾,真是精美絕倫?!?/p>
第.二次鴉片戰爭時,英法聯軍洗劫了圓明園。圓明園是萬園之園,清代皇帝休憩的場所,聚集了中國優.秀的工藝品。隨著英法聯軍的返回,圓明園的工藝品也大批流入歐洲。